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铁血帝国

第005节 血战英夷

四方炮台在广州城北越秀山蟠龙岗顶。顺治十年(1653年)建。

因炮台呈四方形,故俗称"四方炮台"。其官方正式名称永康炮台,反倒被人遗忘。炮台长宽各约48米,高7米。分外台和子台,设有大小炮22门,其中外台配炮13门,台中的子台配炮9门,是广州城防的重要屏障。

炮台原本是清军拱卫广州城的北线支点,因为清**,奕山排斥汉兵,克扣军饷,士兵无心打仗,远道而来的士兵,不得不抢掠,甚至互相争斗,导致兵变,再加上奕山不懂装懂,草包一个,胡乱指挥,广州城外的据点,包括十三商行,都被英军在一天之内就轻松夺取,

四方炮台沦陷后,英军在此设立了陆军司令部。

由于距广州只有一里,夺了炮台之后,英军可以居高临下,肆意轰击广州城,给广州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威胁。

驻守炮台的英国陆军总司令叫卧乌古(又译作"郭富")。

卧乌古现年63岁,生于爱尔兰,炮队军官出身。1809年起跟随威灵顿公爵在葡萄牙、西班牙等地参加对拿破仑的战争。1815年以军功获爵士爵位。1830年晋少将。1837年驻印度,任英军兵团长。鸦片战争爆发后,任陆军总司令,于1841年3月2日抵达广州。

他有着爱尔兰人的修长身材和暴炸性的力量,狐狸般的头脑,在陆军战术方面更是炉火纯青。

白天的时候,他接到37团士兵一名被村民杀死的报告。对此,他没有太多的想法,只是有些不理解,大清帝国的几万正规军都被他的四千陆军,打得一败涂地,龟缩在城里,不敢出来。整个夺取广州外围工事的战斗,总计也不过付出了几十人的伤亡,这些中国农民是如何干掉他的精锐士兵,又如何将其他人给赶回来的呢?

这是一个谜。

当然,要解开这个谜并不困难,卧古乌知道他的那些棒小伙的**是多么的旺盛,绝大部份还是处男呢。他们在行使胜利者权力的时候,看到漂亮的东方女人,丢下了钢枪,挺起了肉枪,丧失了警惕,被农夫一锄头挖死,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。

"明天!"他吩咐其部下毕霞少校,"带一队人马去踏平三元里村。"然后又特别强调了一句,"不要做出不符合帝国军人原则的事!"

毕霞少校连日来,不断的战斗,得不到休息,脸色有些苍白,但其高大英武的样子,笔直挺立的胸膛,还是给了卧古乌以信心。他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位忠诚的部下。

天气炎热,直到午夜后才好些。卧古乌在炮台藏兵洞的行军床上睡得很香,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。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胸前印着一个大大的"兵"字的中国士兵,已经被那位中国将军奕山给赶了回去。接下来不会有什么战斗,他所需要做的事,只有一件,讹诈!不断的讹诈。

在《广州和约》签定的时候,卧古乌也在场,他觉得这事,太不可思议了,中国将军竟然会答应他的全部要求,甚至在英军还没有辙退之前,就先将千里迢迢从湖南、广西甚至福建赶来的军队,全赶了回去。让英军无须担心后路,可以高枕无忧的威胁广州城。

如此愚蠢的将军,生凭仅见,熟知欧州军史的卧古乌,在欧洲的战史上找不到比这个中国将军奕山更"可爱"的了。

是"可爱"!

这个世界上,没有哪位带兵将领,不喜欢这样的草包对手。

600万银圆的赔偿今天已经到手,大清办事效率神速啊。卧古乌在给奕山的评语中,除了"最可爱"又多了一条"最诚信"。

据公使那传来的资料,奕山是满洲皇室,用英国人的理解,就是皇族。不知奕山是不是个例,联想到之前败于他手的两广总督琦善也是满洲正黄旗人,由此不难推断出,满人统治已经腐朽不堪,到了可以任人宰割的地步。

600万已经到手,接下来怎么做?遵守约定立刻退兵?归还虎门炮台?不!约定只对值得尊敬的对手有效,面对满族这样的"最可爱""最诚信",应该换一种方式,比如说再要600万?

600万太少了点,翻一倍吧。没有1200万,对不起帝国忠勇的士兵,不顾七**之遥来到东方啊。 (当时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。航程测量上也极不准确。)

那么,清军还有银子吗?

一路所见,清人饿殍遍野,清兵个个面黄肌瘦,似乎没有什么油水可以榨了,但奕山那肥大的肚子里真金白银一定还有很多……

带着这样的想法入梦,睡得香甜啊。

一觉睡到大天亮,军号声已经吹过了三遍,鼓点声敲了数通,他才醒过来。

穿戴好华丽的哔叽呢布料的将军服,戴上饰有羽毛的大得夸张的船形帽……

嗯,有点热……

登上炮台,往下看去。

勇敢而勤奋的小伙子毕霞少校,已经集合好队伍,开始晨训了。

英国皇家陆军就好比一把高碳刺刀,很锋利,但容易生锈,必须每天都磨一磨。

踏着鼓点,扛着火枪,戴着圆桶高帽,一身红的英国小伙,排成了一个个三排横队,伴随着长官的口令,统一而整齐的变幻着队伍。

卧古乌最喜欢欣赏的是三段式射击训练:轮环齐射,砰砰炸响,硝烟升腾,子弹呼啸而去,三四十米外的靶子,立刻被密集的铅弹轰成马蜂窝。

如果对面不是靶子,而是活生生的人,那更有趣,脑浆乍裂,肠穿肚烂,一片片的倒下,血流一地,就如同割麦子。

不过,如果站在原地,就算打上一百轮也未必能摧毁清军的作战意志,清军太喜欢躲在胸墙后面,猫着腰与英军对射了。虽然他们的准头很差,打不到英兵,但英军也很难用射击给对方制造实质性的伤亡。

所以英军面对清军,一般只远远的放上几轮枪……

就上刺刀,猛冲上去。

清军既没训练又没勇气更谈不上什么肉搏技术,就是拿起武器的农民,一看到英军涌上来,便弃枪而逃!

然后,英军就胜利了。

英军发现这个秘密之后,反复使用,屡试不爽,从广州打到定海、大沽、现在又重新打回广州,以极其微小的伤亡,最小的弹药消耗,赢得了最大的作战成果。

太阳越升越高,视野更加的清晰透亮了。英军的军号、军鼓、手风琴,吹奏得更加的响亮,士兵们微微的出了一身汗,打算开早餐。这时,卧乌古发现山下来了大片灰色的"浪潮",浪潮越涌越近,看清楚了是手执刀枪剑棍,身披"渔网"的中国民众。

他们慢慢的包围了四方炮台。

卧乌古,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,只听见一片杀喊声,便吓得躲进了炮台,准备凭着工事和火器固守待援。

然而,敌人并不冒进,只是喊着"包围四方炮台,饿死英夷鬼子!"

居高临下的英国人,很快就弄清了中国人的数量和他们手中的武器。陆军司令卧乌古轻蔑一笑,拧了拧经过精心修剪,弯钩一样的羊角胡子,给毕霞少校下达了命令,"带2个印度连迎战,限你在午饭前,消灭他们!"

毕霞举起指挥刀,热血直冲脑门,吼了声,让这些黄皮**偿偿子弹的滋味!便带着人冲出四方炮台坚固的石砌堡垒。

他以指挥刀为令旗,左右挥砍舞动,队伍便炮台外展开,形成两个三段式射击队列。军乐手,以每分钟80~90下,敲响了军鼓,全队踏着鼓点,整齐的往山下迈去。英军人数虽不多,但红色的军服,黑色的高筒圆帽,统一的长靴,再加上一致的动作,移动起来,如红浪翻滚又似山动岳移,气势慑人。

面前的这些手持农具中国人又黑又瘦,平均身高不到1.6米,不是披头散发,就是**飞扬,瞎奔乱跑,毫无章法,跑到最前面的几个,被一排铅弹打倒之后,余下的人呐喊一声,便一窝蜂的望北逃去。

他们丢掉了武器,跑掉了草鞋,泥地丢下的垃圾无数。很多人慌不择路,竟离开大道,往茅草丛中乱窜。

毕霞指挥刀一挥,印度雇佣兵便奋勇的追击下去,原本整队的队列,刹那间崩溃。

有句话叫"光脚的不怕穿鞋的",英军的这种长筒军靴有着不错的防护能力,但并不适合奔跑,而他们所追赶的泥腿子,脚板上没负担,等于是轻装到不能再轻了,又是本土本乡,道路熟悉,早就应适了本地的水土气候,跑起来飞快。英军越追越远。

几百米开外,一处略高地它处的杂草岗上,龙居士看着奔涌的灰色洪水之后的一小道红色细线。

他摇了摇头,拍了拍身边的一位少年道:"小虎子,你去告诉大家,跑慢一点,别让英军失去追击的信心!"

"喳!奴才尊命!"身边一黑瘦少年,学着清兵的样子,应了声,虚跪了一下,便一溜烟的跑了,眨眼功夫已经跑出去一百多米。

小虎子黝黑干瘦,双目机灵,看上去像十二三岁的少年,但实际年龄有15了。严重营养不良啊。

除了身体上的营养,其精神上的营养更让人担忧,小小年纪就一副奴才相了。

龙居士约定,不许老弱妇孺上战场,但这小虎子死活要打鬼子,抢了根竹枪就不肯放手,龙居士见他人很机灵,跑得快,爬起树来像只**,便留在身上,当个了传令兵。

相比思想复杂的成年人,少年更让人放心些。传令兵不需要直接与敌人作战,也不算违反了,不许老幼妇孺上战场的规定。

等到打完仗,好好培养下,会是个好苗子。龙居士想着。

小虎子已经跑到了逃亡人群中,拼命的喊着,但队伍并没有慢下来。

龙居士在这里的威望不够啊!

"没有纪律的农民!"龙居士无可耐何的摇了摇头。不过,就现在看来,似乎无纪律也有好处,英军丝毫没有怀疑有诈,在后面一路狂追,队伍拉得越来越长,仿佛要断线一般。

没有密集的队形,就不会有密集的火力,容易被偷袭!龙居士想着,照英军这样子,如果大道两边的三十米内,藏上伏军,一起涌出,可以杀他们一个片甲不留!

不过,想要靠这些农民,实现近距离的路边伪装而不被敌人发现,太不现实了。

接着想第二个问题……

照这样的速度下去,英军会比预期早得多的抵达牛栏岗,那样的话,要等一段时间才有雷雨。在英军的火枪刺刀下,一头撞上去的义军,伤亡会很大。

必须设法拖延一下英军的速度!

现在龙居士身边没有人可用,能用的就只有自己!

"看来!佛爷我的手也要沾血了!"

龙居士用脚勾起68斤的"疯魔禅杖",迈开大步迎着英军走去……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